找到相关内容124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妙云集谈大乘佛教的修行法门

    ”、“加行位”、“见道位”、“修道位”等层层递进的不同阶位,以迄于证得佛果。做为一个菩萨行者,尤应留意在“资粮位”发起足够的大悲心,除了累积各种福德、因缘之外,也是让自己在进入见道位之际,不致因悲心...

    采访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1864103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何谓四念处?

    处:观心无常,三心不可得,生灭不已,如幻如化,瞬生瞬灭,应体证心之无生法忍(梵语anutpattika-dharma-ksanti)。   四、法念处:观法无我,诸法本空性,见空即见道。   此四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405012448.html
  • 佛教四大部派宗义讲释

    通达位之转依。以见道无分别智断分别起二障之粗重,证得一分真实之转依。(三)修习转,修道位之转依。由数度修习十地之无分别智,渐断俱生起二障之粗重,次第证得真实转依。(四)果圆满转,究竟位之转依。金刚喻定现...无所得行相思维而修对治,目的是证得无住涅盘。  页366  对二乘的谛现观有独特看法  于“见道”观四谛,而生无漏之忍、智,亦即见道之十六心:八忍八观。  八忍中前四者忍可印证欲界之四谛,即苦法忍、...

    张兰石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1843052.html
  • 诸家大手印比较(十一)

    想起。彼为加行道忍,及法勝于法性之明显,既得坚固彼已,及勝习于世间道,所生一切现观,成最勝者。而于见道,离戏之证生起,现前趋向之故也。以此而得资粮道四三十二,加行道顺抉择分四等。   离戏者:被上之觉受,毁坏且护持之,虔诚祈祷上师,于所现上,置于离执无整上故。专一、觉受彼清净已,离戏出现,彼现无间,即得见道。了证一切法,离生住灭,以为一切功德基依,而生殊异欢喜,故名初极欢喜地。是故一得下品离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1085447.html
  • 教下的开悟(上)

    抉择.教下把道位的历程列为五位,资粮位(道)、加行位(道)、见道位、修道位、究竟位(道),此中见道就是开悟。资粮位属于准备阶段,对开悟来说不是直接的,为节省时间,我们先从加行位讲起,依次对小乘、唯识、中...而言,见道是无漏慧缘真如的境界。“暖位”称明得定,为无漏慧开现的前相,如钻木取火先得到“暖”;‘顶位”称为明增定,明相增长,喻如登山至顶。“忍位”为印顺定,对四谛理印可决定,有顺流而人之势。“世第一位”...

    贾题韬

    |禅宗|开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17565910187.html
  • “中观”一词的哲学含义

    学道的中观见是“道中观”;(3)佛地的明见二谛的直观智慧是“果中观”;(4)解说中观真理的经论是“论说中观”。  从本质上讲,一切事物的无戏论本质法性是“本具中”,但这“本具中”是见道以上的圣众和佛陀的定中观慧的境界,并非见道以下的分别智境。  在见道以下的众生,通过中观经论的学习,可以获得中观的抽象概念,或者抽象思维性的理解,这是世俗分别智的最高极限。要想跨越凡圣的界限,获得真实中观见,需要...

    多识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44954512.html
  • 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联系

    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联系  大乘菩提道与二乘解脱道虽有很大的差异,但二者又有许多联系。  1 二乘解脱道与大乘解脱道共通,所以大乘法的菩萨们也必须修学解脱道。大乘法中解脱道的见道的部份,可以和菩提道的见道一起完成,七住菩萨在亲证如来藏的同时断除身见、我见,完成了初果解脱。菩萨十住位眼见佛性,现观世界如幻,贪嗔痴转薄,成二果解脱。到十回向位的菩萨成就如梦观的时候,贪嗔就断除了,成三果解脱。初地菩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1268142.html
  • 《杂阿含经》中的居士修行方法

    是愚痴、贪欲之人。广有财物而不食、用,旁人认为是愚痴之人,佛也持同样看法。  居家生活的重大问题,是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,尽到应尽的伦理责任。做好了这一点,修行也就在其中了。 二、见道前的修行方法   学佛是逆出生死的大事,单靠信仰是无法自度的,因此学佛非常强调信、解、行、证具足。这四个方面的具足,就落实在修行这一具体行为之中。《杂阿含经》中关于居士修行的方法有很多种,可以大致分为见道前和见道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2147799.html
  • 论师的圣果观(上)

    烦恼,证得圣性义,一般说是见道位(初果——预流果)。既然证初果可断一切结(烦恼),已得四证净,“亦得静虑”(16上),何以它还要主张“预流者有退义”、“诸预流者造一切恶,唯除无间”(15下)呢?   ...行者断尽三界见道、修道烦恼,证得阿罗汉果。阿罗汉果,是应断已断,应证已证,是声闻的究极果位。有部认为初果圣者已不再退堕了,何以二、三果有退,乃至阿罗汉亦有退呢?论者的解说是:时解脱阿罗汉由于五种因缘,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489880.html
  • 正性离生

    刚强故,说名为生。见道起已,断彼一  分,令彼展转永乖离故。世第一法为此一分等无间缘,故名为  入。有诵名入正性决定,谓见道位无漏相续,必无余隔,故名  决定。(大正27,13c22~29)  (2)...菩萨位”?对此,印顺导师有说到:  (1)《性空学探源》,p.220:  ‘决定’就是正性离生;(正性离生,古译即为正性决定)。这,有部说是在见道,离惑得无生时的境界。但大众分别说系乃至现在锡兰的铜鍱...

    戴裕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5456556.html